2015年年末,中国旅游界的重磅新闻来了,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在12月3日宣告成立。虽然媒体对此事做了相对低调的报道,但是,怎样也无法掩饰住其穿透历史的新闻光芒。这种新闻光芒映射出的是国家旅游局局长的技术逻辑。
一段话与一件事之间距离
2015年1月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,李金早说了一段话:有一种说法很流行,说“中国存在巨额的旅游贸易逆差”,说“2013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730亿美元,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,5年增长近50倍,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。” 但是,这实际是一个误导性的说法。 首先,出境旅游支出和入境旅游收入,目前不是同一个统计口径,不具备可比性,更不能简单相减,就如拿椅子和杯子相比相减,犯了常识性的统计分析错误。
2015年年末,也就是12月3日,李金早又做了一件事情,为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揭牌。
一段话与一件事之间的距离也就10个多月的时间,这10个多月的时间,李金早用“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”的成立回应了他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旅游统计的批评。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中国旅游统计的三个根本改变。
1、从根本上结束中国旅游业统计体系落后的历史;
2、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统计严重滞后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格局;
3、从根本上结束我国旅游统计数据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历史。
10个多月的时间,可见中国旅游在行政效率上实现了一个新提升。这种新提升是中国旅游行政生态逐步好转的见证,也是李金早本人学者风范与实干精神的体现。
中国旅游发展的两块短板
毫无疑问,与中国旅游业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形成对比的,是中国旅游统计与中国旅游理论研究的两块短板。
在今年1月份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,李金早批评了旅游统计的滞后,也批评了中国旅游理论研究的滞后。
1、中国旅游理论研究短板怎样补齐
今年8月,为落实全国旅游“515战略”,完善旅游业发展的决策咨询制度,中国旅游智库在京成立,并召开首次咨询会会议。
今年10月,国家旅游局在广东珠海主办“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咨询会”。
无论是中国旅游智库,还是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其成员都来自高等院校、社科研究机构、旅游研究单位、媒体、旅游企业,也有部分官员,但前提是这些官员都已经不再担任旅游局相关职务。之所以这样选择,是为了保持这两个智库的中立、客观,只有有了中立、客观的立场,才能保证智库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允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个智库的成员中还有很多具备跨界背景,这种跨界背景的人才也是符合中国旅游业的人才需求特征的。毕竟,对于中国旅游来说,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,而变革则来自跨界。
2、中国旅游统计短板怎样补齐
中国旅游统计短板的补齐需要制度改革与技术变革同时进行,在中国庞大的行政体系下,制度改革必然是缓慢和渐进的,此时,唯有技术变革具备激流勇进的条件。于是,历史把中国旅游统计改革的支点放在了大数据上。
从天时来看,今年9月国务院日前印发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,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。
从地利来看,大数据应用早已如火如荼,以自身的技术力量不断突破制度约束。
从人和来看,李金早掌舵的中国旅游业也实现了行政生态的根本好转。
天时、地利、人和催生了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成立。从技术层面补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统计短板。
技术逻辑改变旅游
当然,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来看,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也为中国旅游业注入了强劲的技术逻辑。长期以来,中国旅游业在拍脑袋的逻辑中走了很多弯路,尤其是在旅游规划界,各种各样拍脑袋的旅游规划给中国旅游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。拍脑袋的有规划师、官员、商人。规划师拍脑袋,是为了节约成本,尽快拿到回款;官员拍脑袋,是为了短时间内出政绩;商人拍脑袋,是为了圈地圈钱,然后再拍屁股卷款走人。这种拍脑袋的逻辑导致了很多旅游项目的失败。
据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司不完全统计,我国主题乐园以每3年上一个台阶的速度呈阶梯状增长,由1989年年底的30多个,到1996年年底的1730个,现在已经超过2500个。然而,这些主题公园在内容创新和设备更新上却严重不足,在这些主题公园收入来源的种类比例中,80%以上收入以来门票,根本没有建立起创新驱动的多元盈利模式。这背后最深层的原因,就是开发者技术逻辑的缺失。
未来,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逻辑,唯此,才能避免旅游业发展遭遇大幅震荡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,不仅仅改变了中国旅游统计历史,也将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逻辑,让旅游决策有了科学数据支撑,让旅游投资有了严格数据论证,让旅游消费有了系统数据积累,让旅游研究有了丰富数据资源,让旅游外交有了标准数据接轨。